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4-16 10:40 点击次数:52
3月27日至28日,北京市东城区2025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“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”学术年会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举办。会上,东城区联合14个省市的24家地方教科研机构成立“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”。
据悉,该联盟由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、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文化交流中心牵头发起,联合14个省市的24家地方教科研机构,首批联盟单位覆盖广东省、浙江省、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、湖南省等,初步探索构建起覆盖中东西部、辐射城乡的教研协同网络。
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佑明表示,“联盟的成立既是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东城担当,更是区域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的主动作为。”未来,联盟将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、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关键问题与重点领域,共同探索教研转型提质新路径。
展开剩余68%“面对新时代教研转型中的现实挑战,教研如何主动对接技术红利,支持和引领教育不断自我超越,形成高峰迭起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态势,教研人和教育人必须同题共答。联盟的成立不仅为东城教研注入了‘数智基因’,更希望为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‘东城教研实践样本’。”东城区教科院院长崔楚民在联盟成立仪式上强调。
本届年会汇聚教育专家学者、一线教师及全国多省市教研机构代表,通过“主论坛+5大分论坛+12场课堂实践展示”,系统呈现了东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,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“东城经验”。
本次会议上,“AI赋能素养成长型课堂”展示成为看点之一,12节课直观呈现了东城一堂好课的生成演进过程。
“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,老师可以清楚看到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,还可以看到在整个课堂中的问题是否有效,是高阶思维的问题,还是记忆性的问题。”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数学研修员雷晓莉表示,通过“人机联研 即时议课”的方式,把课堂数据可视化地呈现出来,有利于老师进行课堂复盘和教学的提升改进,让课堂真正成为素养成长型课堂,成为适合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课堂。
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蔡雷介绍,目前学校已经实现了DeepSeek本地化布署,并向老师们发布了校园版DeepSeek应用手册。目前,老师们可以借助准确的命令语言让DeepSeek协助老师们实现高效备课、学情分析等。同时,每个教室都创建了智能体,助力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。
自2020年起,东城区开始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与教研转型,创新性提出在全域推进“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”。五年间,从“全域理念共识”到“有效推动课堂构建”再到“课程与课堂有效衔接”,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突破。从“知识传递”转向“素养生成”的课堂改革,呈现的是教研、技术、评价系统的全域联动。
当天,东城教科院挂牌成为“人民教育出版社研训实验基地”。此次基地成立,将聚焦教材实践、教师分层研训、课堂实践等课程教学改革核心议题,打通东城课改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高伟表示:“研训实验基地的成立,实现了国家资源与区域实践的双向赋能,让教材改革真正扎根课堂。东城将依托基地,进一步深化课程教材研究的本土化实践探索,并借助基地优质资源,一体化推进东城‘强师工程’建设。”
来源:现代教育报
发布于:北京市